生活中,磕磕碰碰造成皮膚破損是常有發生的,大多數的小傷口會自行愈合,但也有些傷口處理不當,出現繼發感染、發炎等,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;因此,很多傷口雖然不起眼,但背后卻潛伏者很大的隱患。
為了能夠及時給傷口進行消毒、預防感染,消毒劑也順勢成為了人們家里藥箱中常備的物品之一。消毒劑有那么多種,往藥店的消毒類的藥架上一站,眼就花了,這么多消毒劑,應該選哪種呢?
賽樂潔消毒劑小編整理出幾種常見消毒劑的用法:
傷口使用消毒劑,主要是為了達到預防和控制感染。
實際上,傷口的具體情況不同、傷口的位置不同,使用的消毒劑也不大一樣,而消毒劑的使用方法,也有講究。
乙醇
乙醇,俗稱酒精,酒精的使用已經很久了,在古代就已經有人使用酒精進行消毒了。
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數是75%,是中水平消毒劑的一種,可以用于皮膚的消毒,但不可用于黏膜和大面積的創面的消毒,因為酒精具有很強的刺激性,消毒會有痛感,而且容易揮發,效果不能持久。
需要著重注意,酒精可以消毒不等于可以用酒消毒,因為酒除了有酒精和水之外,還有高級醇、有機酸等其他成分,對細菌有消滅作用,但也有促進生長的作用,因此,用酒消毒是非常不科學的。
但如果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,身邊沒有消毒劑,可以暫時使用高濃度的酒來消毒。
碘酊
碘酊,又叫做碘酒,是傳統消毒劑的一種,一般濃度為2%,常用在毛囊炎、小癤腫未成熟之前或者局部被毒蟲叮咬。
碘酊是一種廣譜消毒劑,是中水平消毒劑的一種,殺菌力強,廣泛應用于皮膚消毒,但是具有很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,消毒會有痛感,還可能引起過敏反應,因此,是不可用于皮膚黏膜(口腔、眼睛)、破損皮膚以及對碘酊過敏的人群的消毒。
而且,在使用碘酊消完毒之后,還需要使用酒精進行脫碘,減少碘酊對皮膚的刺激,目前,碘酊已很少在使用。
碘伏
碘伏是家庭常備消毒中常用的消毒劑之一,較為常見的是聚維酮碘,在不同情況下,選擇不用濃度的碘伏,才能達到最佳的殺菌效果。
碘伏對各種細菌繁殖體均有良好的殺菌活性,是中水平消毒劑的一種,具有低毒、刺激性小、作用持久、應用廣泛等優點。
但對碘過敏的人群、燒傷面積大于20%的人群不宜使用,而且碘的穩定性比較差,需在室溫下避光保存。
而且,碘伏不可長期使用,長期使用會造成皮膚粗糙、有色素沉著等不良影響,甚至還會引起甲狀腺疾病。
同時需要謹記,碘不能跟紅藥水共同使用,否則碘跟紅藥水會相互作用產生有毒的碘化高汞,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。
過氧化氫
過氧化氫又叫做雙氧水,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,一般來說,濃度越高,殺菌作用越強,當濃度達到1%時,即有殺菌作用,目前市面上常用3%的過氧化氫進行消毒。
過氧化氫局部涂擦沖洗后,會產生氣泡,有利于清除膿液、血塊以及壞死組織,消毒會有痛感;常用于清潔傷口以及傷口的消毒,也可用于外耳道炎、中耳炎等,低濃度的還可用于口腔炎、牙齦炎、扁桃體炎等。
需要謹記的是,高濃度的過氧化氫具有刺激性,對皮膚黏膜會造成損害,形成白痂,沒有專業醫師的指導不建議盲目地使用。
過氧化氫不能與還原劑、強氧化劑(如高錳酸鉀)、碘、堿化物混合使用,以免對皮膚造成二次損害。
次氯酸
次氯酸是一種新型消毒劑,是高水平消毒劑的一種,是上世紀70年代由國外的John E.Harrison博士發現是存在人體本身的天然殺菌物質。
次氯酸具有殺菌譜廣、殺滅力強、安全性高、環保性好等特點,作用后還原為純化水,無有害物質殘留,能同時滿足醫療器械高規格的消毒要求和皮膚、黏膜消毒的成分。
次氯酸可以用于急性創面、慢性創面、口腔、會陰等部位消毒殺菌,有效率濃度越高,效果越好,且臨床使用證實,具有直接促進難愈性傷口愈合的作用,區別傳統消毒劑的功效。
次氯酸在使用之前需要先清創,清除血液、膿液、滲液以及結痂,因為有機物會影響次氯酸的效果;而且,次氯酸不與酸類產品同時配伍使用,以免影響效果;對氯過敏者,不能使用次氯酸進行消毒。
賽樂潔消毒劑小貼士:
購買傷口的消毒劑,需仔細閱讀說明書、或咨詢專業人士后,購買合適的消毒劑,并按照正確的方式進行使用;消毒劑不要混合使用,一次消毒只使用一種消毒劑,以免損傷皮膚;家里如有小朋友的,需將消毒劑放在隱秘的地方,避免給小孩接觸后發生意外。
最后,附份按消毒水平劃分的消毒劑種類。